達州:聚焦制造業強市 為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達州是天然氣、鋰鉀資源富集市,為加快實現從“資源產出地”到“產業崛起地”的轉變,走出一條服務國家戰略全局、順應四川發展大勢、支撐達州未來發展的追趕跨越之路,達州明確,建設成渝地區先進制造業強市,重振工業雄風。
重振之路如何走?達州提出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農產品加工3個千億級產業,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輕紡服飾3個五百億級產業,醫藥健康、綠色建材等多個百億級產業,形成“3+3+N”現代產業集群,明確了各縣(市、區)重點培育發展的主導產業、潛力產業。為此,達州把“招大引強”作為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產業優勢、厚植發展動能的重要舉措,形成由“龍頭帶動”到“鏈式集聚”、由“點上突破”到“面上開花”的集成發展態勢,為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招大引強 夯實產業發展根基
達州鋰鉀鹵水資源富集,為利用好這一資源優勢,市委市政府決定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加快建設萬達開天然氣鋰鉀綜合利用集聚區,加大天然氣鋰鉀資源開發力度,做大做強天然氣鋰鉀產業。
前不久,浙江正凱先進智造產業園、江西贛鋒高純鋰鹽及退役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四川能投年產40萬噸BDO及可降解塑料產業鏈、山東曲阜民生新材料產業園等一批項目先后與宣漢縣簽約,這是達州將思考轉化為行動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藍圖規劃”變為“現實畫卷”的具體體現。
“為加快資源就地轉化利用,我們依托‘鋰鉀、天然氣’兩大萬億級資源,加大上下游企業招引,緊盯行業龍頭企業,組建談判專班、制定專項方案,高效促進項目簽約落地。”宣漢縣投促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朱濟君說。2021年,該縣黨政“一把手”主動率隊外出招商,先后前往上海、浙江、河北等地開展招商活動25批次,邀請200余家意向企業到宣漢縣考察。
“除了”圍繞兩大‘萬億級’資源,在招‘大’上做文章,我們還圍繞構建‘3+3+N’產業生態引‘強’、圍繞跨越發展引‘新’、圍繞高質量利用外資爭‘優’,著力引進一批‘大、強、新、優’的產業化項目,打造現代產業集群。”市經合外事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遵循差異化發展,市第五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支持渠縣建設“中國西部輕紡服飾時尚之都”,渠縣則構建了以紡織服飾為首位產業,智能裝備制造、農產品精深加工為兩個重點產業的“一首兩重”產業體系。
“恒輝制衣作為龍頭企業入駐,輻射帶動了一批輕紡服飾企業入駐,如順田服裝、森馬服飾。目前,我們正在洽談致景科技紡織智慧產業園項目入駐建設的相關協議。”渠縣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王蘭說,“我們打造的中國西部輕紡服飾產業城已入駐企業38家,其中,外貿企業15家,被商務部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加快多點布局 推進全產業鏈發展
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諸多方面一起努力。
依據產業基礎、資源條件、市場前景、區位優勢等情況,達州集中優勢資源、集中力量攻堅,按照錯位發展、協同配套原則,明確各縣(市、區)按照“1+1”產業定位,集中力量培育壯大1個主導產業、1個潛力產業,全市形成了“兩核多點”新發展格局。
據了解,“兩核”以達州高新區、達州東部經開區為核心支撐,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化工等綠色低碳產業;“多點”圍繞能源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輕紡服飾、醫藥化工、綠色建材等重點產業集群。
正全力爭創國家級高新區的達州高新區,制定出臺重點產業招商引資、培育壯大政策措施。“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對500強、行業前列、龍頭企業、整機生產企業、新能源產業中有較好發展前景的企業以及提供節能降耗解決方案的行業龍頭企業的招引力度,以此類項目帶動上下產業鏈入駐高新區,實現綠色低碳產業集群發展。”達州高新區經濟合作局局長付艷說。
距離重慶1小時路程的大竹縣,將“主攻”方向聚焦在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汽摩配)產業,積極承接關聯產業和優質要素外溢,做好“配套文章”,發展“配角經濟”。據了解,在川渝合作(達州·大竹)示范園,已入駐多家為重慶市的電子、汽摩企業生產配件的企業。
開江經開區被正式授牌為四川省首批10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之一,在做優產業上不甘落后。“我們將堅持以融入‘雙城圈’、建好‘核心區’為引領,分產業、分行業、全方位、多維度開展招商活動,重點赴廣東、浙江等地區開展精準招商,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努力開創招商工作新局面,全力推動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開江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張致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