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弦樂藝術博物館主樓正在進行內裝
作為推動柳家壩新城加快發展,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舉措,四川·弦樂藝術博物館總建筑面積約為18200平方米,構筑物有展覽館和音樂博物廳,以及配套商業街,是具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綜合建筑群,分為A、B、C三個段進行建設。目前,A段正在進行地圈梁的支模和鋼筋制作;作為主樓的B段,主體工程已經完成,內外墻填充即將完成,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和通風管道、消防設施的安裝;C段一樓已經完成澆注、正在進行二樓的支模和鋼筋制作。
四川·弦樂藝術博物館位于通川區柳家壩濱江濕地公園中段,東側為柳家壩新城一號道路,緊鄰通川區羅江大橋。5月16日下午,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東側擋土墻已經全部完成施工,而作為只有一層構筑物和運動場的A段,樁基已經全部完成,運動場地平已經硬化,構筑物正在進行地圈梁的支模和鋼筋制作。B段為博物館主樓,屬于四層樓+半層屋頂造型框架結構,目前主體澆注已經完成,內外墻填充已接近尾聲,音樂廳正在進行屋頂施工,同時內部功能造型和裝修、通風和消防設備也正在安裝中。C段為兩層框架結構,目前一樓澆注已經完成,正在進行二層的支模和鋼筋制作。
記者看到,博物館屬于坐西向東,在高度上與正面道路低兩層,因此B段一、二層為半地下結構,C段整體為半地下結構。而作為主樓的B段,雖然只是四層半建筑,但是結構卻非常復雜,不僅有空間高的音樂廳,并且每層之間高低錯落,很多都不屬于等高設計。在裝修上,也存在著大量諸如圓形、弧形等異形結構。同時記者還看到,目前的施工人員投入量非常大,幾乎每一個工種、每一層樓均有人在加緊施工。
據施工單位負責人介紹,四川·弦樂藝術博物館以西方音樂和樂器發展史為藍本,以音樂發展過程中的記譜譜號、以弦樂代表的小提琴及小提琴誕生巴洛克時期建筑風格為基本元素,通過現代的設計手法進行塑造,將小提琴琴板造型與高音譜號曲線結合作為建筑主體的基本造型,并以巴黎歌劇院立面作為臨河建筑立面,通過現代手法簡化,保持現代性的同時不失古典韻味兒。其中,B段建設有音樂廳和音樂博物廳,兩部分通過電梯和旋轉樓梯有機聯系。同時,公園界面層采用簡化的拱券,統一設計,將各功能立面有機融合,作為未來大型音樂活動的背景墻。
施工單位負責人表示,四川·弦樂藝術博物館自開工建設以來,施工單位就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始終堅持重質量、保安全、高標準、嚴要求,秉承建設精品工程為目的,精心組織、倒排工期進行施工。目前,A段運動場地平已經完成施工,即將進行看臺施工,構筑物正在進行地圈梁的支模和鋼筋制作;B段主體已經完成施工,內外墻填充即將完成施工,正在進行內部功能造型和裝修,以及通風和消防安裝;C段一樓澆注已經完成,正在進行二層的支模和鋼筋制作。同時,由于工期緊、任務重,目前采用的是多工種同步的方式進行施工。
據了解,四川·弦樂藝術博物館建成后,將引進一批弦樂產業鏈項目和國際音樂比賽項目,在推動柳家壩片區文化旅游發展中也將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作為柳家壩濕地公園中段的一部分,四川·弦樂藝術博物館西側州河河道治理也正在加緊進行。
責任編輯:張致鋮